回顧2022,盡管資本寒冬席卷創新藥領域,但是新技術、新療法的發展并未停下腳步,細胞療法領域依然蓬勃發展。
GMP自檢詳細流程及相關表格
bioSeedin將聚焦于Day 1 中的細胞與基因療法部分,對其公開的報告進行整理與綜合
目前,免疫治療已經成為除手術、化療和放療之外的抗腫瘤治療的第四大支柱,其中基于T細胞的免疫治療是一種有效的癌癥治療策略。根據αβ和γδT細胞受體(TCR)的表達,T細胞可分為兩個主要亞群。
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最新公示,藥明巨諾靶向CD19的CAR-T產品瑞基奧侖賽注射液(relma-cel,商品名:倍諾達)已正式獲批。公開資料顯示,瑞基奧侖賽注射液此次獲批的適應癥為:用于治療經過二線或以上系統性治療后成人患者的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r/r LBCL)。
為規范和引導人源性干細胞產品的藥學研究,我中心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相關法規和技術要求,以及對這類產品當前技術發展和科學的認知,形成了《人源性干細胞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
此前,在美國第61屆血液學會年會上,研究人員報道一種新型異體CD83嵌合抗原受體(CD83 CAR-T)。
重組腺相關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rAAV) 載體與其他病毒載體相比, 具備感染能力強、可持續表達目的基因、無致病性和非基因組整合等優點, 已成為體內基因治療的主要病毒載體。
近年來,以免疫細胞為基礎的腫瘤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細胞工程的發展,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療法在治療血液腫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基因治療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達到治療目的。
模擬天然T細胞信號的合成受體,正在被用于癌癥、自身免疫和感染的免疫治療。
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自然殺傷T(NKT)細胞、粘膜相關不變T(Mucosal Associated Invariant T,MAIT)細胞和γδT細胞作為天然淋巴細胞的效應類型,在傳染病和腫瘤疾病的免疫監測中起著重要作用。
2020年度全球CAR-T細胞領域研究進展盤點
淋巴細胞是血液循環中五種常見的白細胞之一。雖然成熟的淋巴細胞看起來都很相似,但它們的功能卻非常不同。
盡管新冠疫情給大家的研究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但回顧 2020 年,國內免疫學界還是給大家帶來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 —— 腫瘤免疫的繼續推進、神經免疫的開創發現、免疫在新冠研究中的大放異彩
超11年追蹤揭示免疫壓力對癌癥轉移進化的作用
本周,來自哈佛-麻省理工學院Broad研究所等六所頂級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又干了一件大事情。
干細胞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再生醫學的發展,涵蓋了基于細胞的高通量藥物篩選、細胞移植和器官移植等應用領域,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每一個細胞應對外來物的反應和消滅方式會令你眼前一亮,了解它們如何行動對于我們這些科研汪們也是大有裨益。
任何細胞執行其功能,以及存活下去都需要能量代謝,T細胞自然也不例外。
急性感染和疫苗接種后,T細胞向效應T細胞(Teff)和記憶T細胞(Tmem)分化。
近年來,CAR-T療法在血液瘤治療方面表現出令人鼓舞的結果,2017年美國FDA批準了兩款CAR-T細胞產品上市,極大地鼓舞了細胞免疫治療研發熱情,CAR-T療法在某些血液腫瘤中具有顯著的療效,并預示著腫瘤治療模式的變革。。
細胞治療,將改變人類疾病的治療方式,由過去重復的癥狀控制轉為一次性的治愈,是引領生物醫學的希望。其中,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療法是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的一種細胞治療技術。
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在兒童和青年群體中相對多發,聯合化療有著較高的完全緩解率(CR),以及90%的5年生存率。然而,大約15-20%的患者最終會復發。
2020年4月22日/醫麥客新聞 eMedClub News/--目前,新冠疫情還在發展,在疫苗還未真正現世的時候,尋求各種有效方法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是每個一線醫護工作者和藥品開發商重點關注的事件。
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攻關最新情況。除了疫苗研發相關進展,藥物研發攻關成為現場關注的焦點。
不久前,學術經緯曾向讀者朋友們介紹過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的一組重磅研究,同期刊發的三篇論文共同發現,癌細胞和神經細胞竟可以形成所謂的“突觸”連接直接相互作用,從而促進致命腦瘤的生長...
在癌癥的早期階段,免疫系統試圖通過動員淋巴細胞的特殊免疫細胞來攻擊腫瘤。淋巴細胞具有識別和攻擊腫瘤流量的能力,并深入腫瘤。這些細胞被稱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
2017年,無疑是CAR-T大放異彩的一年,諾華的Kymriah和Kite的Yescarta憑借著良好的治療效果,相繼獲批進入臨床。
盡管調查基于嵌合抗原受體(CAR)的療法(以下簡稱CAR療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試驗數量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增加,但一直未有對CAR設計、靶點等信息的全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