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8年中關村創新創業季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主辦的第三屆北京國際醫學工程大會暨國際醫藥人工智能大會,19日在北京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園區開幕。
第三屆北京國際醫學工程大會暨國際醫藥人工智能大會為期兩天,以“前沿、精準、融合、發展”為主題,聚焦國際醫藥創新資源和要素,主要內容包括科技成果孵化經驗分享、中外醫學轉化成果展示、重大項目合作簽約、論壇演講交流以及多種形式互動等活動。
大會上,醫學博士、原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臨床主任評審官員姚毅先生提到,美國內務部近期通過法案,將生物醫藥的國外投資納入到特別管轄范圍內。為阻止外國股東對美國生物科技企業的控制權,向美生物醫藥領域企業投資將需要向美國內務部申報,得到許可后才可投資。這對于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重大打擊,然而姚毅堅信這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機遇。
關于引進國外的高新技術,姚毅先生強調在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前,應該邀請專家評估,避免項目在國內的轉化、落地達不到預期效果。國內目前在部分醫學領域的研發技術和速度不比國外差,甚至更強,比如一些細胞治療技術。他特別提到國際上最早(1996年)從事CAR-T研究的華人科學家、也是國際CAR-T研發大咖賓夕法尼亞大學CarlJune教授團隊最早的CAR-T研發項目主管、貝賽爾特公司的首席科學家許中偉教授,與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教授聯合創立的異體CAR-T“北京方案”,在初步的臨床實驗階段結果很好,病人有效率達到90%以上。
許教授目前兼任北京大學免疫系客座教授、首都醫科大學特聘教授,許教授團隊與道培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及北京大學的附屬醫院正在逐步開展多種血液腫瘤的異體CAR-T“北京方案”的臨床應用研究。單次異體CAR-T治療后,個別病人的有效緩解時間長達兩年余,被賓夕法尼亞大學、City of Hope血液病專科醫院等醫院的CAR-T治療專家們稱為處于國際領跑位置。
目前CAR-T技術在國際上主要運用在治療血癌,也就是血液方面的惡性腫瘤。美國FDA已經批了兩個CAR-T細胞藥物,治療淋巴細胞白血病。貝賽爾特公司的CAR-T技術改進不但考慮到技術的先進性,也考慮到安全性和低成本。在已應用“北京方案”治療的全部病人中,無一人發生不可控的GVHD和其它臨床副作用。多數病人與痊愈出院,專家也還在繼續觀察這些病人。另外,姚毅博士表示希望能夠盡快通過技術改革和改進,降低CAR-T成本,惠及更多患者。